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168体育平台咖啡串起心手相牵的山海情谊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缝隙,柔和地洒进窗户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的一个咖啡庄园迎来了第一波游客。
“这款豆子叫铁皮卡,它的特点是浓而不苦、香而不烈、略带果酸。”大厅内的咖啡制作区,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,他一边制作咖啡,一边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着保山小粒咖啡。取豆、研磨、萃取……一番娴熟的操作完成后,168体育注册一杯冒着丝丝热气的“铁皮卡”出炉,香气四溢。
“来,尝一下我们保山的小粒咖啡。”将这抹咖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,既不是专业咖啡师,也不是保山当地人,而是来自上海的援滇干部胡立。2022年,他从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云南保山,挂职任隆阳区委常委、副区长。
提起保山咖啡如数家珍的胡立,自嘲曾经是一位“咖啡小白”。胡立出生在上海,但一直都没有喝咖啡的习惯,更谈不上制作咖啡。因工作与咖啡结缘后,他第一次品尝到保山咖啡,浓而不苦、香而不烈的口感,瞬间惊艳了他的味蕾。
“和原来想象中苦涩的味道完全不一样,充满了新鲜的花果香气。”胡立提到的咖啡品种,是保山小粒咖啡,种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,一个被誉为世界“黄金咖啡带”的地方。
上海和保山,一个是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,另一个则是中国咖啡产业化的发源地。沪滇协作开展前,同一产业链上的这两端却鲜有链接。自从上海市闵行区和保山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,一批批援滇干部都在为咖啡“出山”铺路架桥。
2022年,胡立接过“接力棒”,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。身为“外行人”,想要当好“推广大使”,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。
他买来了咖啡相关书籍以及冲泡工具,一点点入门,逐渐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,还通过走村串寨,将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、痛点一一摸清,也为沪滇协作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。
如今,提起保山的咖啡豆,胡立如数家珍。接待外来客商时,他也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推广保山咖啡。
新寨村是胡立下乡走得最多的村落之一,这里被誉为“中国咖啡第一村”,咖啡种植面积达1.36万亩,每年加工咖啡鲜果约9000吨。
透过“老支书”王加维,胡立了解到这里半个世纪来咖啡产业的变迁:新寨村咖啡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,但因产业发展粗放,规模化、标准化程度不高。因咖农“作坊式”的生产,这里的咖啡豆曾被称为“千家万户豆”。加之缺乏品控,咖农们在市场定价方面并没有线年以来,受咖啡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,168体育注册新寨村的咖啡产业发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,低谷时咖啡豆价格仅4-5元/公斤,许多咖农甚至砍掉咖啡树,改种其他作物。
面对困境,以老支书王加维为代表的村干部带领村民,开启了一条“自救之路”:村里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,引进外来企业建咖啡庄园,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。
提高精品率,是新寨村确立的发展方向。近年来,村里的合作社也在开展初加工,但因为缺乏技术、资金,难以实现标准化运行。沪滇协作项目的到来,无疑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几番接触后,王加维和胡立在很多理念上不谋而合。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,一个标准化的水洗加工厂落地新寨村,解决了咖啡初加工的问题;2023年,在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下,新寨村又建起了一个精深加工烘焙厂。两个加工厂通过引入当地龙头企业运营,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,还可以将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引入加工环节,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。
“项目推进过程中,他跑了几十趟,每一个细节都关心到位,有时白天没时间,晚上又过来和我们一起开会到凌晨。”王加维对于这位上海来的干部深感钦佩。在一起并肩推进项目的日子里,两人逐渐成了老朋友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,今年咖啡采收季,两个加工厂将全面投入使用,足以满足新寨村及周边咖农的加工需求。两个加工厂带来的不仅是每年70多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,还有咖农守护传统产业的信心。
“以前想着能卖出去就行,现在想的是要把咖啡卖得更好。”47岁的咖啡种植户彭安奎言语间多了几分自信。如今,村里经过初加工的精品豆价格可以达到60-300元/公斤不等。伴随着标准化初、深加工厂建成,这里的咖啡豆品质将更上一层楼。
沪滇协作项目覆盖面广,除了咖啡加工厂,还有人居环境提升、提水灌溉工程等,每一个项目推进过程中,都会遇到卡点、堵点。
为了确保这些项目按时按质实施,胡立大多数时间都在下乡,两年间他几乎跑遍了所有乡镇。
“他最大的变化就是黑了、瘦了。”同行的上海援滇干部朱旭晖回忆,第一年过年返回上海时,同事们差点认不出来他。胡立还展示出惊人的语言能力,跟老乡交流过程中很快就适应了当地方言。
对于胡立而言,短短三年,要让每一个项目顺利落地,时间非常紧迫。他在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开启“加速”模式。遇到项目迟迟不能推进时,他会显现出严苛的一面,有时甚至不留情面。这样的行事风格,也曾让当地干部不解。
在潞江镇丛岗村提水灌溉项目推进过程中,因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环境比预想的复杂,加之有可能涉及占用村民土地,施工方、村民也因各种原因陷入僵持。胡立见状,立即协调林业、环保等部门,把协调会开到施工现场。
面对施工方的辩解,胡立不留情面地打断,现场一度陷入安静。短短一个多小时内,胡立将项目施工的堵点、卡点一一梳理,现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逐一攻破。剩下的就是不找借口、不留余地全力推进。
起初,有的当地干部不理解胡立,接触多了,他们也逐渐意识到,严谨高效才是推动项目落地的“利器”,也逐渐对他心生敬佩。“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,为我们的发展用心用情,让我们非常感动。”潞江镇镇长夭德华说。
“我们要让来之不易的项目资金,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。”胡立道出了自己的初衷。随着项目顺利推进,丛岗村上万亩咖啡地的灌溉问题,有望在今年内得到解决。
走村串寨之余,胡立也化身“推广大使”。通过他牵线搭桥,保山小粒咖啡频频亮相上海的各类咖啡展会、咖啡节,深受上海市民欢迎。胡立还多方奔走,引进上海咖啡企业,包括连锁咖啡馆的经营者、烘焙企业到保山实地考察,达成了产销协议。
沪滇两地市场端与咖啡种植源头端的连接,越来越紧密。今年5月,通过胡立牵线家保山咖企来到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,为往来游客呈上“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”。
“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们的咖啡走到上海,乃至更远的地方。”参与活动的保山市新寨咖啡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显文提起这段经历,感触颇深,“很多游客说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咖啡,有的还转化成了我们的线上客户,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。”
“上世纪70年代,就有200多名上海知青,奔赴潞江坝发展咖啡产业,我们新一代的上海干部,接过了助力云南发展的接力棒,要让保山小粒咖啡的金字招牌走向上海、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”对于胡立而言,工作、生活了近三年的保山,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能忘怀、永远牵挂的地方。